
地质青年说——2025年新员工入职感悟②
盛夏时节 青春正好
又是一年萌新入职季
又一拨心怀热忱的青春力量
满“新”欢喜地加入中化湖南院
今天,我们一同聚焦2025年新员工
聆听他们的职场“新”声
感受扑面而来的青春活力
高速公路前期地质调查十日纪实:
为长龙铺就坚实路基
陈宗柳
十天的烈日跋涉,十天的岩层叩问,参与某高速公路前期地质调查的经历,不仅将课堂知识沉淀为脚下坚实的土地,更让我深刻领悟到地质工作对于重大工程建设的基石意义。这段经历,是对专业认知的淬炼,更是对工程地质使命的庄严启蒙。
此次调查的核心目标,是为高速公路选线与设计提供精准的地质依据。这决定了我们的工作绝非纯粹的学术探索,而是肩负着为未来“钢铁长龙”探明地基风险的重任。在绵延的预选线路上,我们手持罗盘与地质锤,如同大地的听诊器,试图解读岩层深处潜藏的信息。砂岩与板岩成为我们最熟悉的“对话者”。
黄褐色的砂岩广泛出露,其颗粒粗细、分选性、胶结类型(钙质、硅质、铁质)以及层理特征(平行层理、大型槽状交错层理),成为我们判断其工程特性的关键。粗粒砂岩往往承载力较好,但若胶结疏松或节理发育,则可能成为渗水通道或潜在不稳定体;细粒砂岩相对致密,但其遇水软化特性需警惕。而深灰至灰绿色的板岩,以其显著的板状劈理引人注目。其强度各向异性突出——垂直于劈理方向抗压强度尚可,但平行劈理方向极易剥离滑移。更关键的是,板岩作为相对隔水层,当其位于坡体内部或路基下方时,常构成潜在的软弱滑动面,是工程边坡稳定性的重大隐患。识别其分布、产状与风化程度,成为我们野外记录的重中之重。
野外技能在实战中飞速提升。工程地质测绘是核心:我们学习使用奥维互动地图定点、罗盘精确测量岩层及优势节理的产状(走向、倾向、倾角),并将其精准标注于地形图上,为后续的工程地质剖面建模提供基础。每一次地质锤的敲击都带着明确目的:评估岩石风化程度、判断完整性、采集代表性样品。野外记录则力求客观、准确、及时,详细描述岩性、构造、水文地质现象(如泉水出露点)及不良地质现象,并辅以照片和素描图。这些一手资料,是后续室内分析和工程设计不可替代的基石。
构造观察虽以小型挤压构造为主,但其对工程的影响不容小觑。岩层中发育的密集节理,尤其是顺坡向的优势节理,极大地降低了岩体的完整性和抗剪强度,是边坡开挖后易发生崩塌、落石的危险区。观察到的小规模揉皱,虽然尺度不大,却是岩层经受强烈挤压塑性变形的直接证据。这些构造带往往是岩体破碎、强度显著降低的部位,在隧道掘进或深路堑开挖中极易引发塌方或涌水,必须在地质报告中重点圈定。
偶见的滑坡现象,给我们上了最生动也最沉重的一课。在一处预选路线附近的斜坡上,清晰的圈椅状地貌、后缘陡坎、前缘鼓胀隆起以及侧翼的剪切裂缝,标志着一个老滑坡体的存在。我们详细测绘其范围、形态特征,分析其物质组成(上部为风化破碎砂岩块石土,下部为相对隔水的板岩)。强降雨很可能沿砂岩节理下渗,在砂岩-板岩接触面富集,形成软弱带,最终诱发滑动。这个实例如同一记警钟,深刻提醒我们:高速公路前期地质调查的核心价值之一,就是精准识别此类地质灾害隐患点。路线方案的优化、边坡防护设计的强度、排水系统的布置,都直接依赖于对这些隐患的早期发现与科学评估。忽视它们,可能在未来付出惨痛的生命与财产代价。
十天的风尘仆仆,十天的躬身实践,将抽象的工程地质理论浇筑进现实的土壤。砂岩的承载特性、板岩的软弱夹层、节理的切割风险、滑坡的潜在威胁……这些不再是书本上的名词,而是未来高速公路能否安全、经济、耐久运行的关键变量。我深刻体会到,地质调查员手中的罗盘、地质锤和记录本,是工程建设的“先行之眼”。我们所描绘的地质图件、所撰写的调查报告,是设计师笔下的路线和工程师案头的结构图最根本的依托。
这十天,让我真正理解了“工程未动,地质先行”的深刻内涵。高速公路穿山越岭的壮美画卷,其第一笔,正是由地质工作者在荒野中,用脚步丈量、用知识辨析、用责任勾勒出来的。未来,我将带着这份对专业价值的深刻认同与敬畏,以更扎实的技能、更审慎的态度,继续投身于解读大地密码、守护工程安全的伟大事业中,为一条条承载梦想与发展的通衢大道,奠定最可靠的地质根基。

新起点、新愿景、新征程
愿他们以热爱为灯、以信念为锄
并肩深耕于山河之间
于方寸岩芯里读懂岁月密码
在大地脉动中
书写新时代的“地质人”答卷
供稿:陈宗柳
初审:潘娜
复审:李冬洁
终审:吴宏

微信公众号
版权所有: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南地质勘查院 备案号:湘ICP备17023386号-1 技术支持:中企动力 长沙 后台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