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地质青年说——2025年新员工入职感悟③
盛夏时节 青春正好
又是一年萌新入职季
又一拨心怀热忱的青春力量
满“新”欢喜地加入中化湖南院
今天,我们一同聚焦2025年新员工
聆听他们的职场“新”声
感受扑面而来的青春活力
青山为证,罗盘为引
——洞口溆高速初勘行思
罗佳晔
我深入溆浦山区参加了初步工程勘查任务,这是一次纯粹的基础性调查,工具简单——地质罗盘、记录本、铁锤,任务明确——摸清沿线地形、地质、水文等基础状况,为后续工作奠基。远离繁华与精密仪器,回归工程最基础的起点,却让我对肩头责任与工程意义有了更深的体悟。
山区的勘查工作,是对耐心和体力的双重考验。手持地质罗盘,在陡峭的山坡、茂密的丛林和湿滑的溪谷间穿行是常态。每一次测量岩层产状,都需要寻找合适的露头点,小心放置罗盘,确保气泡居中,排除磁性干扰,在可能的风吹、日晒或雨淋中,稳住心神读取数据。脚下可能是松动的碎石或湿滑的苔藓,安全风险时刻存在。它要求绝对的细致和专注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这份在艰苦条件下对基础数据一丝不苟的坚持,是工程人最朴素的职业底色。
团队成员间的紧密协作是完成任务的基石。面对复杂的地形和突发天气,个人的力量极其有限。遇到陡坎或沟壑,总有人主动伸手相助;暴雨突至,大家会迅速分工,优先保护记录资料和工具;对某个地质现象的判断存疑时,会聚在一起讨论、复测。这种基于共同目标、相互扶持、务实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,是支撑我们完成山野跋涉的内在力量。
随着勘查的推进,深入走访沿线村寨,这条高速公路承载的深远意义愈发清晰。溆浦山川秀美,物产丰富,但交通不便曾是发展的瓶颈。我们亲眼看到老乡们运输山货的艰辛,也感受到他们对便捷通途的深切期盼。洞溆高速的修建,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关键落子,是打通区域发展“任督二脉”的实干之举。它绝非仅仅是地图上的一条线,更是连接山里山外、输送发展机遇的“振兴路”、“致富路”。
当我在记录本上仔细描绘一个地质点,用罗盘严谨测量一组数据时,我清晰地意识到:这看似微小的基础工作,正是这条扶贫大动脉得以科学规划、安全建设的起点。我们记录下的山体稳定性初判、岩石类型分布、地下水露头信息,都将成为后续详勘和设计人员手中不可或缺的“地基”资料。每一个精准的测量,每一次详实的记录,都直接关系到未来道路的走向是否合理、建设是否安全、投资是否高效。我们虽未执笔设计蓝图,却是在为蓝图的诞生提供最原始、最可靠的依据。这份将基础工作与国家大计紧密相连的责任感,沉甸甸地压在肩头,也转化为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懈怠的动力。
回望这段与罗盘为伴的初勘时光,烈日下的汗水,风雨中的跋涉,以及详实的数据和草图,都是最真实的收获。它让我深刻理解:宏大工程始于毫末。没有精准扎实的基础勘查,再先进的设计理念也难以安全落地。我们以最基础的工具,践行着最基础的职责——读懂大地,为后续建设者铺好第一块认知的基石。
当未来洞溆高速车流如梭,穿行于我们曾经用脚步丈量、用罗盘测绘的山岭之间时,我心中会充满欣慰。这条路的基石里,凝结着我们初勘时在每一个地质点上专注的目光、严谨的记录和务实的汗水。它不仅是混凝土与沥青的构筑,更是国家意志的延伸,是精准脱贫承诺的兑现,是通向山区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桥梁。而我们手中的地质罗盘,坚定地指向北方,更指向了这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。
新起点、新愿景、新征程
愿他们以热爱为灯、以信念为锄
并肩深耕于山河之间
于方寸岩芯里读懂岁月密码
在大地脉动中
书写新时代的“地质人”答卷
供稿:罗佳晔
初审:潘娜
复审:李冬洁
终审:吴宏

微信公众号
版权所有: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南地质勘查院 备案号:湘ICP备17023386号-1 技术支持:中企动力 长沙 后台管理